机构名称 |
新能源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所属学科 |
化学 |
所属部门 |
应用化学系 | ||||
负责人 |
弓巧娟 |
性别 |
女 |
年龄 |
56 | ||
职称/职务 |
教授 |
联系电话 |
13453951983 | ||||
负责人科研工作简介:
长期从事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纳米材料的控制合成、绿色制备、表面功能化的应用基础研究,在碳纳米材料掺杂并用于能源研究、复合材料的电化学传感、选择性吸附、分离等方面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近5年来,主持省部级课题4项,发表学术研究论文12篇,SCI收录9篇,获得山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石油化学工业联合会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获兵器工业部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
| |||||||
主要人员情况 | |||||||
姓名 |
年龄 |
学历 |
专业技术职务 |
研究方向 | |||
姜秀平 |
1971.02 |
博士 |
副教授 |
无机化工 | |||
贺永强 |
1983.10 |
博士 |
副教授 |
高分子化学 | |||
张 云 |
1983.03 |
博士 |
讲师 |
材料学 | |||
景晓霞 |
1978.05 |
博士 |
副教授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
常 锐 |
1988.08 |
博士 |
讲师 |
材料学 | |||
鱼银虎 |
1984.01 |
博士 |
讲师 |
材料加工 | |||
杨 旸 |
1984.01 |
博士 |
讲师 |
材料学 | |||
二、科研情况简介
(包括相关人员科研项目及经费资助情况、产学研合作情况、科技成果推广情况等)
先后得到山西省基金、山西省教育厅、以及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多项基金资助,
与德尔新能源公司、丰喜新能源公司以项目研发的形式进行合作研究。已资助主要项目名称如下:
1、基于艾滋病毒及早检测的功能化碳纳米管合成与性能研究2012011007-1
2. 金属氧化物/碳基纳米复合材料研究SKLSP201227
3. 靶向多功能含介孔夹层核壳结构纳米粒子的组装2013021011-5
4. 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制备研究
5. 石墨烯/NixCo2-xS4复合电极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
6.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在线分析系统研究
7. 双金属CuMY催化剂的固相反应法制备及其催化甲醇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性能研究201701D221045。
8. 聚乳酸/黏土连续挤出过程中的协同作用及高阻隔材料制备BS201709
近期联合申报了山西省重点建设项目,正在申报盐湖区重点研究项目。
|
三、研究机构主要研究方向和工作目标
主要研究方向和工作目标:
1、开展新能源材料有关的电极材料研究
新型电极材料开发是电池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 NixCo2-xS4/石墨烯复合电极材料,可以带动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电动汽车制造等产业发展。拟以本学科方向自制的氧化石墨为原料,研究不同还原方法对石墨烯表面官能团种类、数量和位置的影响,通过调节石墨烯中,含氧官能团(如:羟基、羧基以及环氧化物)的数量,进而提高其稳定性和电化学特性。同时,结合碳材料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在大倍率充放电、循环稳定性方面的优势和尖晶石结构NixCo2-xS4电容量高的特点,通过溶剂热合成在石墨烯薄膜上原位生长尖晶石结构NixCo2-xS4的方法将二者有机复合,使新材料既具有高的比容量,也具有优异的大倍率充放电能力和循环稳定性。通过对石墨烯/NixCo2-xS4 复合材料进行结构调控和制备工艺优化,制备出比容量大于800F/g且高循环稳定性的石墨烯/NixCo2-xS4 复合电极材料。
2、开展Al(或Mg)-空气电池研究
运城市有丰富的Al、Mg产业资源,提升产品附加值,既是产业转型提质的需要,也是排活经济,增加就业的需要,我2016年赴加拿大短期学术交流(45天)前后,就Al、Mg在电池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同国内电化学领域的知名学者东华大学乔锦丽教授进行过探讨,乔教授应邀为我系师生做了学术报告。在加拿大学术交流期间,我又和加拿大国家科学研究院(魁北克),能源材料研究所,纳米能源实验室主任孙书会教授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讨论。并分别与乔、孙两位教授一起合作发表了研究论文。
3、其它新型纳米碳材料制备与应用研究
开展基于石墨烯纳米材料的控制合成、绿色制备、表面功能化,以及复合材料的电化学传感、选择性吸附、分离研究。
|
四、研究机构设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为了切实提升科研水平,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助推化学学科建设,我真心期待从应用化学系主任管理岗位退下来后,在退休之前,能够为学院多作点事情。经研究国家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企业、行业调研,运城市新能源产业发展态势分析,结合我系材料化学专业,新能源材料定位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以及所在的化学重点建设学科的发展需要,围绕合成化学学科方向,提出成立新能源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申请。该机构的设立对促进学科建设、培养团队青年教师成长、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相关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既十分必要也完全可行。
|